雄安新区实现口岸功能,货物4小时可在天津装船出海
未来之城将迎来“国际港”时代

日前,无人机航拍的雄安综合保税区。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河北日报讯(见习记者康晓博)近日,雄安新区陆路口岸监管作业场所顺利通过石家庄海关验收,标志着雄安新区实现口岸功能。这一突破,是雄安新区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也意味着雄安将迎来“国际港”时代。
据了解,雄安的陆路口岸监管作业场所位于雄安综合保税区,占地面积约8500平方米,是集进出口货物查验、集装箱堆存、装卸于一体的监管场所,设有查验平台、海关监管货物仓库、海关查验作业区等功能区域。
据介绍,外贸企业通过雄安综合保税区内的陆路口岸监管作业场所,在雄安申报、运抵验放后,货物可直抵天津港码头装船出海。该模式将货物从申报到抵港的时间缩短至4小时,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口岸功能的实现对企业是巨大的利好,使我们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开展跨境贸易。”河北雄安远森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坤说。
口岸功能的实现,不仅为企业带来利好,也将使雄安迎来“国际港”时代。雄安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胡剑松告诉记者,他们将联合雄安海关等部门,依托雄安综合保税区,叠加口岸功能,升级通关模式,构建1个口岸平台、3个港口通道、N个智慧场景的“1+3+N”口岸功能体系,打造富有特色的“雄安国际港”。
1个口岸平台即雄安综合保税区内设立的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未来,依托雄安港调度中心,雄安将实现与国内重点口岸的信息互通、作业协同和监管联动,打造区域通关升级版,在实现港口功能前置基础上,开展拼箱业务,打造“河北制造—雄安集货—天津出海”的新模式。
3个港口通道指推进海运通道、空运通道和陆运通道建设,实现通达全球。比如,在海运通道建设上,未来将布局集装箱堆场,推动国际国内主要船舶公司在堆场内设置提还箱点;还将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结合“北斗+5G”技术,实现自动施封验封,将“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智能化,真正将港口“搬”到雄安。
N个智慧场景则是依托创新的监管模式打造智慧园区。未来,雄安将利用数字管理平台,结合“嵌入式监管+智能化卡口+AI辅助研判”理念,实现区港大通关模式创新,并通过卡口的智慧化改造实现货物无感进出区。
“我们将持续优化通关模式,深入推广通关便利化措施,围绕智能化、集约化和精准化加强智慧海关建设,助力雄安外向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雄安海关负责人郭晓霞说。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