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0月14日讯近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接诊了一例极为罕见的“长发公主综合征”患儿,因长期吞食头发,胃里形成的巨大毛发石(长达16厘米)甚至延伸到肠道,情况危急。最终,在消化内科、小儿普外科、心理科的接力救治下,患儿转危为安。

呕吐腹痛,因胃里长石头?
明明因突然发热、呕吐、腹痛四天,就诊于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消化内科。
接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查体后,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初步判断明明可能患上了“胃石症”。
为了明确诊断,消化内科团队为明明安排了胃镜检查。当镜子进入明明胃部时,屏幕上的景象触目惊心:只见胃腔内赫然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深绿色的团块!
竟是“毛发石”,异常坚硬密实
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团块竟由密密麻麻的毛发紧紧缠绕而成!更棘手的是,由于毛发团长期在胃内积聚,早已变得异常坚硬密实,常规的胃镜下碎石操作根本无法撼动它分毫。
“必须尽快手术!”消化内科团队经分析判断,若继续拖延,毛发团可能进一步堵塞肠道,甚至引发胃穿孔、大出血等致命风险。于是团队当机立断,第一时间联系小儿普外科展开联合诊治。
已侵占十二指肠,长达16厘米
小儿普外科团队接过“接力棒”,对明明的病情进行了细致评估。考虑到毛发石已严重影响胃部功能,且可能存在进一步恶化的风险,手术成为唯一的解决方案。
手术由小儿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吴翮主刀,儿童麻醉、手术中心全程默契配合。
术中探查的结果比预想的更严峻:明明胃内的毛发石不仅结成了坚硬的团块,还已经向十二指肠及空肠延伸,导致胃腔极度扩张,十二指肠也被毛发填满!
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地进行剥离操作,生怕损伤脆弱的消化道组织。最终,在团队的精准操作下,整个毛发石被完整取出,测量长达16厘米!
追溯:一岁多即出现异食癖
术后,在小儿普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明明的病情恢复顺利,但治疗并未结束。
这场“毛发危机”的背后,还藏着更深层的问题。据家长透露,明明从一岁多就出现了异食癖,经常偷偷吞食头发、卫生纸、棉絮等物品。
“长发公主综合征”(RapunzelSyndrome)本身就是异食癖的一种罕见类型,其发病与拔毛癖和异食癖等心理行为问题有关,患者常常因焦虑和痛苦,表现出无法克制的反复拔毛和吞食非食物物质的行为。因长期进食毛发,导致毛发积聚,进而出现包括消化道梗阻,营养不良等临床症状,因其在胃内大量积聚毛发石并向远处肠道延伸,形似美丽的公主而得名。此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像明明这样的男性患儿,在临床上极其罕见。其病因复杂,主要由生理,环境及心理等因素共同导致,因此,治疗上,除了解除疾病本身之外,还需要长期的心理干预和随访。
注意!心理干预和治疗尤为关键
为了让明明得到全面康复,医院再次组织了小儿普外科、消化内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会诊,量身定制了后续治疗及心理康复的个性化方案。目前,明明已顺利出院,还有后续长期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事实上,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已成功救治过多例“长发公主综合征”患者。针对这类罕见病例,医院已建立起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心-消化科-影像科-心理科等多学科协同的诊疗模式。从前期诊断到手术治疗,再到术后康复与心理干预,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团队保驾护航,为这些不幸患上该病的孩子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
此次成功救治,不仅展现了医院强大的多学科诊疗实力,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积累了宝贵经验。
专家提醒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专家提醒,如发现孩子有吞食头发的行为或是粪便中含有毛发,一定要及时就医。异食癖的治疗需要耐心和长期关注,家庭的理解与陪伴至关重要,切勿通过暴力方式纠正孩子,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通讯员王鑫鑫)
责任编辑:刘亮亮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