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戏②《荐官记》:看小戏种如何唱响共情大戏
我被15日晚的《荐官记》共情了,直到今天一觉醒来,还满脑子“剧中景、剧中人、剧中情”。
10月14日、15日晚,大型东路梆子新编历史剧《荐官记》在济南历山剧院连演两场,据“东岳客”公众号介绍,首场即“爆场”。

我是抱着既好奇又疑虑的心情去看这部戏的。《荐官记》取材于东汉杨震“四知”拒金典故,《后汉书》中仅两句对话,不足百字篇幅,如何能撑起一部大型剧目?东路梆子也叫“山东吼”“东路讴”,“非遗”戏种,在小戏种中也属稀有剧种,300年流传下来,仅存滨州阳信县一处重镇。常理之见,守住尚且不易,又如何于守正创新中,“吼”出一片新天地?
《荐官记》让我怦然心动,耳目一新。

一是编剧独具匠心。立足史实史料,又跳出原作桎梏开启创作新空间。以杨震所荐之官——县令王密为主角,使剧情充满张力,人物更加丰富,故事性十足。全剧围绕荆州秀才王密进京求官,路遇宦官樊丰索贿,极度失望中被太尉杨震唯才是举,荐为昌邑县令;为官之初满腔正气拒利诱,力查樊丰外甥张横仁贩盐杀人案,王密夫人还与被害人女儿翠莲结为姊妹;王密在樊丰威逼利诱下昧心收黄金、办黑案,目击翠莲被灭口的王密夫人毅然进京告御状,并随奉旨督办的杨太尉来到昌邑县;杨震拒绝王密夜献黄金,升堂,此时,樊丰也自京城赶来。全剧就这样在八幕大戏中环扣展开……

二是台词平实动心。《荐官记》虽然是一部紧扣“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主题的廉洁教育大戏,但却毫无程序化、机械式的说教。它以少年王密夜读“子曰”为序曲,至剧终童声诵读声再度响起,在两个小时时间内,观众跟随王密,由尚贤、求官、沦丧,到初心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被唤醒,悄然完成了一次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洗礼。虽然以东汉安帝年间为背景,但台词都是人人能懂的口语,甚至民间俚语,王密夫人劝慰其自首,“愿一家人吃糠咽菜守清白”的唱腔,王密决心悔过检举樊丰的念白等等,都让观众在同理心中激发共情力,自发报以掌声共鸣!

三是舞美焕彩专心。历史剧如何与时代精神共振?小戏种如何摆脱“土里土气”?《荐官记》的舞美设计令人眼前一亮,多场景、多道具及服装呈现,汉韵十足,“声光电”运用美轮美奂,现代感满满。如在刻画王密在“是与非”“罪与罚”痛苦挣扎的心灵戏中,大胆借鉴现代话剧、舞剧表现方式,在黑衣、白衣舞者组合中变换场景编舞隐喻,直至随着王密爆发出解脱的吼声,身后一道闪电划破夜空,观众掌声四起。这掌声背后,是观众在代入感中激发出的获得感,是在情绪价值和共鸣体验中收获的艺术审美满足!

四是演员沉浸倾心。《荐官记》的出品方是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中心,演员都来自阳信县梆子剧团,由国家一级演员、二级演员和众多青年演员组成。用市场化标准衡量,没有一个“大腕”。但所有演员都沉浸剧中,以主角心态演好剧中人,无论是小人物县衙书吏,还是“公公腔”十足的樊大人、蛮横霸道的王横仁都浑身是戏,以至于谢幕时,同样收获观众阵阵掌声喝彩。那一刻,我深受感动,文艺工作者,只要把真心交给观众,就能收获观众的心,就能成为观众喜爱的“真腕”。

“青史人物百家评,悲歌一曲留人间……”
文化沃土值得深耕,文化“两创”活力无穷。这部东路梆子近半个世纪以来推出的首部原创大戏,正是新大众文艺在齐鲁大地勃发的鲜活注脚。
衷心希望这样接地气、有生气、寓清气的戏,好戏连台;更多群众身边的剧场、剧院能给优秀地方剧目提供舞台;持续出台更多扶持基层文艺创作、优秀剧目公益展演等的政策,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