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随省安委会办公室、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组织的“白山松水安全行”采访活动走进延边州,就道路交通安全主题进行采访。此次活动作为全省安全生产宣传的重要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挖掘基层经验,推动安全理念落地生根,为地方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延边州地处吉林东部,山水纵横、路网交织,既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也是连接长春、牡丹江等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辖区内高速公路里程长、山区路段多,恶劣天气、车流量大等因素叠加,让道路交通安全成为必须守住的“底线”。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和龙市延长高速明岩隧道长白山至延吉方向观看了吉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高速公路延边支队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及现场防护演练,深入了解高速公路延边支队安全管理的综合能力。

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各部门配合紧密:从发现事故到人员转移、现场勘查、交通恢复,全部流程既检验了高速公路延边支队对隧道内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也体现了“一路多方”联勤联动的高效协同,在保障了人员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事故对隧道通行的影响。


据高速公路延边支队政委毕莹介绍,针对辖区山区高速公路特点,结合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高速公路延边支队精准制定应对机制,科学划分巡逻区域,依托巡逻大队驻地、服务区等地合理设置驻警点位,缩小出警半径,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达到白天5分钟、夜间10分钟的出警时限要求。当事故发生时,指挥中心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视情况迅速联动路巡、急救、消防等部门,高效快速地进行事故现场处置,严防次生事故发生。

无人机应用展示环节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民警熟练操控无人机升空,屏幕上实时传来隧道内及周边的清晰画面。“这可不是‘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的‘科技帮手’。”民警孙国卿介绍,延边山区高速公路部分路段信号弱、视野差,无人机能弥补传统地面巡查的不足:比如在交通流量监测中,无人机可快速扫描大片路段,实时统计车流量,为疏堵保畅提供数据支持;遇到事故时,无人机可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将画面传回指挥中心,帮助民警快速掌握情况,减少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的风险。
除了快速处置事故,隐患排查也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一环。高速公路延边支队深化警企协作机制,建立隐患整改“发现—汇总—上报—解决”闭环机制。依托“空地一体”的立体巡查体系开展隐患排查,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清晰观察到边坡稳定性、排水设施运行状况等关键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从根源降低道路状况引发事故的风险,夯实高速公路通行安全基础。
“我们与高速公路延边支队落实‘四个一同’制度,就是一同巡查、一同排查隐患、一同整改问题、一同验收成果。”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长白山分公司和龙养护工区主任李明介绍说,每日开启警企联合24小时不间断巡逻模式,聚焦道路积水、结冰、团雾等季节性安全隐患,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
此次“白山松水安全行”采访活动走进延边州,不仅是一次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实地检验,更是一次安全理念的广泛传播。
正如记者所见,从快速处置事故的“硬实力”,到科技赋能、隐患排查的“真功夫”,高速公路延边支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次巡逻、每一次处置、每一个细节中,让“白山松水”间的高速公路成为群众出行的“放心路”。
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刘源江文/图
来源:头条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