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齐爱云在《中华有好戏》中秋特别节目中表演秦腔《嫦娥奔月》选段。洪波摄
近日,在河北广播电视台《中华有好戏》中秋特别节目舞台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携秦腔《嫦娥奔月》选段精彩亮相。她以出神入化的水袖技艺与声情并茂的唱腔,为观众展示了秦腔的艺术魅力。
“圆一个乐土千秋梦,闻到了月宫桂花香……”《嫦娥奔月》通过嫦娥飞向月宫、遥闻桂香的情节,传递出团圆与幸福的美好寓意。齐爱云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戏曲是浓缩了传统文化精粹的活态体现。《嫦娥奔月》不仅切合中秋主题,更以载歌载舞的戏曲形式,表达出人们对圆满与美好的向往。”
1968年,齐爱云出生于陕西西安,自幼深受秦腔艺术熏陶。1980年,她进入陕西省艺术学校秦腔表演班,师承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马蓝鱼。毕业后,她进入西安市五一剧团工作,后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现就职于西安戏剧学院。齐爱云主工青衣,兼演刀马旦,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舞台形象,被誉为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
从艺多年来,齐爱云一直致力于推动戏曲的传承与传播工作。自2013年起,她开始以讲座形式普及戏曲知识;2016年又在西安高校开展戏曲青年公开课,通过讲解与展示秦腔艺术魅力,逐渐吸引年轻观众关注传统戏曲。齐爱云不仅在国内众多城市进行艺术交流,还远赴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开展讲学和演出,以实际行动拓宽秦腔的传播边界,推动传统戏曲在当代社会焕发活力。
在继承秦腔艺术精髓的基础上,齐爱云勇于创新,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其长水袖技法轻盈灵动、收缩自如,堪称一绝。在此次《中华有好戏》演出中,齐爱云灵活运用抛袖、冲袖、风搅雪旋转袖、水袖片花等技巧,以十尺水袖生动展现了嫦娥奔月途中的飘逸、灵动。舞台上,她水袖轻扬如流云逐月,眼波流转似含露凝愁,唱腔婉转若天外来音,将嫦娥对人间的眷恋、对美好的期盼演绎得淋漓尽致,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戏曲意境。
在齐爱云看来,戏曲舞台上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都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而是融汇了情感、故事的艺术表达。“这种以戏曲歌舞演绎故事的独特方式,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古老的民间故事持续焕发生机,体现出中国戏曲深沉而唯美的艺术魅力。”齐爱云说。
“《中华有好戏》节目让南北剧种齐聚一堂,搭建了一个促进戏曲艺术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重要平台。”齐爱云说,各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戏曲人在这里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成长。这份相聚不仅展现了戏曲艺术的多元魅力,更传递出中秋佳节团圆共融的美好愿景。(徐畅田恬)
来源:头条娱乐